现在,他手里已有八百两,这些银子听着还可以,但给宋大花做嫁妆还远远不够。
因着宋大花的原因,宋应知来府城的第二年并没有回家过年,只在过年前夕买了些年货托钱叔送了回去。
宋大河也没再来府城看望母子三人。
宋应知知道,这不过就是老周氏心疼钱,不愿意再让宋大河来罢了。
如此也好,他们在府城过得更加自在。
秦泺考上秀才的第二年六月,宋应明终于随着钱家商行回来了。
除了钱家答应的一百两,宋应知自己还跟着商船还赚了一千多两。
三年的风吹雨打,此时的宋应明成熟稳重,整个人透露着一股商人的精明劲。
张氏在听到宋应明这些年在外行商时,差点儿就昏厥过去。
这事若让宋老头和宋族人知道了,不死也得脱层皮,最好的结果也是被逐出家族。
张氏忧心忡忡的没过几天日子,某天起床时就听到这逆子又跑出去了。
之后的两年里,除了偶尔会让商队带东西和银子回来,人就再没过消息,连过年也没回来。
对于宋应知而言,只要宋应明答应不再出海,他想做走商就做便是。
他会护着他。
而他,也因为二哥,不再为生计发愁。
岁月如流,三年时间转瞬即逝。
不知不觉间,五年之约已到,宋应知也已到了十五岁。
这两年,宋应明陆续寄回来五百两银子,加上出海带回来的一千,他手里一共有两千三百两左右。
这些,勉强够姐姐在成亲后不用依靠夫家了。
正好今年,宋大花十七岁,该是嫁人的年纪。
在府城,她已成了老姑娘,因为她的身份特殊,虽是梁举人的弟子,家世却只是普通的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