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记得,那是一次刻骨铭心的相遇,没齿难忘。”再兴答曰。
“再兴,我在家等你,那你何时回来啊?”若兰几乎要哭出来了。
“很快的,等我坐稳了大首领位置,就回来接你。”杨再兴道。
“那你得处处小心行事,切不可鲁莽,贪功好胜,记住了哦。”
“好的。家里就得辛苦你了,我走了。”杨再兴扛着白马银枪,牵着岳父送的战马,进入了大古山。吴若兰看着丈夫远去,直至消失不见。
北宋末年,宋徽宗赵佶贪图享受,沉迷于书画,疏于朝政,阶级矛盾不断激化。湖南路武冈军城步寨苗族人民不甘于封建统治苛捐杂税的残酷剥削,纷纷起义,抵抗压迫和剥削。
杨再兴一回到石井图,众望所归,赤水峒、横岭峒、莫宜峒、拦牛峒等近百余峒苗民一致推选杨再兴为首领,起义爆发。由于义军的口号是要将官军赶出“封土”,打的旗帜是红旗,故农民军被称之为“赤旗杨”义军。
“赤旗杨”义军来势猛烈,不到三个月,队伍发展到六万之众,波及湘南、桂北、黔东三省数县。杨再兴身材魁梧,武艺超群,治军有法,纪律严明,所到之处,攻城掠寨,战无不胜。而此时朝廷正被金兵所困,无暇征剿。
靖康年间,金军攻破东京,掳徽宗,钦宗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卿等数千北归,史称“靖康之难”。靖康二年,康王赵构在临安(今杭州)即皇帝位,是为宋高宗。外有金兵虎视眈眈,内有群雄并起割地称王,一时间天下大乱。
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原宗泽部将曹成脱离了朝廷的节制,带领七万士卒起兵,流窜于江淮一带,越过洞庭湖、湘江,占据道州、贺州。“赤旗杨”杨再兴痛恨官府,率部部加入了曹成的队伍,随其南下劫掠岭南。义军人数增加到十余万。
曹成者,汝阴(今安徽阜阳颍州区)人也。少有大志,常向邻人说“天下为己任者,舍我其谁?”但因家贫,15岁随父当了铁匠,后入宗泽之部。
“赤旗杨”义军和曹成的部队建立了联盟关系,义军人数增至十余万,将宋军打得落花流水,闻风丧胆,声震朝野,宋高宗闻讯大惊。
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宋高宗赵构任命岳飞为权知潭州,兼权荆湖南中安抚使,率领岳家军十万进讨占据道州一带的曹成。
杨再兴带领两万农民起义军据守莫邪关(今城步莫宜峒,一说贺州),利用山地峻峭复杂的地形优势与岳军激战,将近月余,岳军伤亡惨重,无法推进半里。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抗金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岳飞自征战以来,从未遭此败绩,觉得很没有面子,却又不知道杨再兴的家世如何,一筹莫展,乃问左右“贼寇杨再兴,何许人?”
“末将听闻,杨再兴乃河南汤阴人也,与元帅是同乡。”张宪对曰。
“非也。杨再兴乃土著,五代时期五溪蛮酋首杨再思之六世孙,得杨家枪真传,故如此强悍骁勇,难以克之。”牛皋道。
“哦,原来如此!此人将才也,在曹成部,可惜。若得之,可抵千军!”岳飞道。
“我看杨再兴功夫也不过如此,我和牛皋兄弟现在去斩了他,拿他的人头祭奠死去的将士们!”韩顺当道。
“不可,此人只能生擒,不可杀之。”岳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