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是谁当皇帝?”扶苏听到这次数,满脸的惊讶。
“他经历了五任皇帝,不过他被贬的时期是在宋神宗赵顼和宋哲宗赵煦当皇帝的时候。”
“这两人这么能忍,苏轼都被贬这么多次了,他们竟然还不杀他。”
“苏轼12次算什么,唐朝诗人刘禹锡,他一生中被贬谪了27次,流放了23年,这才是被贬之王。”
“这种王想来也没多少人想当。”扶苏一脸无语道。
素素听后嘿嘿一笑,转回正题说道:“其实苏轼不死原因还是有很多的,首先就是苏轼文才卓越,他和他弟弟还在还没有科考前就被很多人看好,之后当官,因为诗文文学广为流传,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这其中也包括当时的皇帝,皇后和许多朝臣,就算被贬,也有许多朝臣和朋友为他求情,连苏轼的政敌王安石都在苏轼危难的时候为他求情,你就能看出苏轼当时的人缘有多好了。”
“这苏轼还真是厉害,连政敌都帮他求情。”扶苏说道。
“再来就是他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也是名气不小的文学大师,在现代我们都称呼他们父子三人为“三苏”,在当时也有不小的影响力,所以他的家族也给了他一些庇护。”
“这父子三人很有名吗?”
“那当然,明代时候有人把八位在散文文学上取得卓越成就散文家称为“唐宋八大家”,其中就有这父子三人,这三人在后世也是耳熟能详的,《三字经》中那句: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讲的就是苏洵,而他的两个儿子名气更是比他厉害不知道多少倍,尤其是苏轼的名气,更是属于顶流的那种。”
“在历史文学界能和这三父子比一比的也就是三国时期的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了。”
扶苏在课本上也学过曹操和曹植的诗,确实写的不错。
汉朝
刘邦看向身边的吕雉问道:“后世竟然还会有这样的臣子,被贬了这么多次,脾气是有多犟啊。”
“我不知道对方的脾气有多犟,我只知道宋朝这皇帝脾气是真够好的,能把人贬这么多次,还不杀他。”吕雉说道。
“确实,不过这苏轼人缘还真不错,连政敌都为他求情。”再想想韩信那家伙,那脾气,有时候连萧何都受不了,朝廷中和他有交情的更没几个。
三国
曹操听到自家两个儿子和自己的名字,先是愣了下,随即哈哈大笑道:“没想到我曹家三父子也能在文学历史上留下如此浓墨重彩的痕迹。”
看向下方曹丕和曹植,脸上更是怎么也掩藏不住的骄傲与自豪。
曹操对子建的文学能得到后世人的赞美并不意外,毕竟他也了解这儿子在文学上的天赋,只是没想到子桓这小子也能在文学历史上留下名声,看来自己以前是疏忽了他在这方面的才能了啊。
曹丕听到自己的名字有些意外,毕竟他一直知道自己在文学方面不如子建和父亲,本以为后世会没有自己的文学记载,没想到有一天还能听到后世人夸他文学厉害,心中泛起了一丝丝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