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杨坚呢,杨坚有什么功绩?”扶苏问道。
“他终结了国家长达两百多年的分裂,创建了隋朝,重新实现了大统一,之后他又创造了三省六部的新制度,为后世官制奠定了基础,最重要的是他开创了科举制度,这个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打破了门阀士族对政权的垄断。”
“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多方面都进行了改革,为后面的朝代发展奠定了基础,杨坚的知名度虽然不如你父皇,但他很多政治改革也是能和你父皇比上一比,甚至在不少西方人眼中,杨坚是一个能和秦始皇媲美的帝王。”
“不过他所建立的王朝也是短暂的,只存在了三十八年,不过他创立的制度却影响了之后一千多年的王朝。”
“三十八年?也是二世而亡?”
“答对啦!”素素笑眯眯道:“他的儿子是可以媲美胡亥的暴君,有的人甚至认为他才是历史上第一暴君,而且因为隋朝和秦朝的经历实在太相似了,所以我们有一句话是:秦做嫁衣汉来穿,唐借隋运三百年。”
“……”扶苏听到素素的话,嘴角不由得抽了抽,当着他的面讲这句话合适嘛。
“不过也有很多人说杨广是有为之君,只是做事步伐太快了,才让国家亡国。”素素嘲讽道。
“为什么有这样的争议?”扶苏有些诧异,这两者评价相差有点大啊。
“因为他用6年就修建了大运河,这大运河是贯通南北的,连接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还三征高丽,现在有人把京杭大运河的功绩算在杨广头上,他是有修建不错,但这条大运河始建春秋吴国开凿的邗沟,隋朝开始大规模修建,元朝改道,截弯取直,奠定今日京杭大运河走向。”
“这大运河是由不同历史时期的多个河段连接而成,再怎么算也不能只算到杨广一个人头上吧。”
“而且他为了尽快修这条运河动用了三百多万民工参与大运河的修建,其中据统计就有两百多万人因劳累过度或疾病而死亡,你说这样的皇帝都有人说在罪在当代,利在千秋,他们都在想什么的!?”
“不止如此,他三征高句丽,每次都动用了数十万甚至百万大军,但又每次战败,导致大量士兵丧生,他爹杨坚给他留下的五千多万人口让他十四年间就霍霍倒仅剩一千多万,还有人好意思说要是没有他杨广三征高句丽,使高句丽国力衰退,李世民怎么能这么轻易打退高句丽,我想李世民要是听到这句话他都要气到吐血了。”
“为什么?”扶苏问道。
“因为李世民自己也亲征三次高句丽,但也只是小胜几次,并没有消灭高句丽,一直到他儿子李治时期才消灭。”
“要知道唐朝的武将在历代王朝中也是数一数二的能打,李世民自己本身也是一个军事天才,唐朝的士兵也是在历史上出了名的厉害,你认为杨广要是真的消耗了高句丽的国力,李世民用的着打的那么辛苦嘛。”
“他步伐快个屁,他都快到天上去了,百姓在他眼中哪有他的功绩重要。”
“你父皇步伐快吧,但你父皇对什么事情起码有个度,会卡在百姓们的底线上,就像征调劳役修建秦始皇陵和阿房宫,长城这些,起码还会给百姓们时间修建,而且作战也是思虑过后再做决定的,而不是像杨广那样什么都急匆匆的,根本不顾百姓的死活。”
“素素,我还在这里,能不拿我父皇做例子嘛。”扶苏真是无奈极了,虽然他对父皇的有些政策不认同,但他是父皇的儿子,当人家儿子面说他父亲的暴政,这怎么想都奇怪好吧。
素素不好意思的笑了下,说道:“我也没办法,谁让你父皇太出名了,连他的事情,在历代不了解历史的人都能说出一两个来,而且你知道杨广最崇拜的皇帝是谁嘛。”
“不会是我父皇吧。”扶苏听到素素突然问出这个问题,一脸复杂的说道。